五一期间,如何通过劳动激发孩子的内驱力!

作者:茂老师

发布:2023-05-05 09:38:48

阅读:57

孩子放学回家做完作业,要么看电视,要么玩手机,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劳动,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当今时代,孩子的这些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。

有资料显示,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个误区,就是孩子上学阶段,主要目标是把学习搞好,只要好好学习,考试能拿好成绩,升学能进好学校,长大能有好工作,家庭教育就大功告成了。

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劳不劳动并不重要,甚至错误地认为,劳动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,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,于是就武断地剥夺了孩子的劳动。

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:“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,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。”科学的教育一定是德育为首,全面发展,学生学习好固然重要,但道德品性的培养,必须放在第一位。

图片

 

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,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,但这却是许多父母容易忽视的问题。

 

不要等到孩子越长越大,才发现孩子不爱劳动是一种懒惰恶习。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看,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,可以不断激发孩子的内驱力。

 

强大的内驱力可以让孩子对成长充满激情,对未来充满期待,不需要父母的鞭策,他们自律向上,努力成长,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。

一、什么是内驱力?

 

内驱力就是驱动孩子向前发展和主动完成事情的一种源动力,是孩子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,这种源动力存在于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。

孩子有了内驱力,在生活学习中就能爆发出极大的热情、长久的坚持力和不怕困难、不怕失败的勇气,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,是家庭教育要着重开发和培养的能力。

 

图片

 

二、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

 

让孩子成为“小甜心”——建立归属感

日常生活中,让孩子适当做家务,对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的。教育专家表示,让孩子做家务,既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,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家庭归属感。

当孩子把杂乱的橱柜收拾得整整齐齐、油腻的碗筷清洗得干干净净的时候,他会感到自豪和愉悦,觉得自己是家里重要的一员,就能自觉维护这个家,并经常为家庭做些有益的事情。

让孩子分担部分家务劳动,给孩子委以重任,放手让孩子做事,孩子在家庭里得到了归属感,当他走进社会时,就会轻而易举地融入到集体中,迅速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和精神坐标,得到集体的认同和接纳。

 

让孩子做“小当家”——培养自主感

随着孩子长大,父母要学会放手和抽离,将成长的主动权一点点交到孩子的手中。让孩子拥有当家做主的权利,感受到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,从而产生不断上进的动力。

 

图片

 

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,对孩子的事不要总是代劳,要学会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习惯。

 

例如可以让男孩做一点力气活,给他展示意志和勇气的机会;让女孩帮助摆餐具、浇花等,教她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。

 

 

图片

 

 

孩子只有在对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感的时候,才会主动思考,主动探索,才会产生成长的内驱力。

 

孩子成为“小老师”——提高成就感

家长总说孩子独立性差、依赖性强,不会自我管理,其实是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。适当的家务劳动,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重要,当孩子能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,他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到,心里产生很强的成就感。

 

成就感是让孩子充满信心能做好事情,而不是需要依靠父母才可以完成。在很多时候,家长需要让孩子自己克服问题,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做事的方法,试着让孩子做自己的“小老师”,让他主动帮忙解决难题。

比如在给宠物洗澡的时候,宠物们经常是不配合的,在这样的情况下,不要告诉孩子解决方法,可以询问孩子会怎么做,他想要完成任务,就必须开动脑筋,想办法让宠物先安静下来。

通过独立完成事情,孩子会意识到“我能行”、“我可以” ,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好。这种成就感也会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具有更强的领导力,从而受到大家的欢迎,在学校更受老师的喜爱。

 

三、内驱力对孩子成长的意义

内驱力是孩子有效学习最为直接而强大的动力,激发孩子内驱力,可以让孩子形成自觉劳动的好习惯,全身心参与劳动教育过程,获得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多方位的思想收获和能力提升。

 

儿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在不断追求发展,追求完美,这种追求是无意识形成的,但却无时不在。

 

内驱力,是我们生命的源动力,它源于热爱,热爱又源于兴趣,孩子一旦找到热爱,便会专注于自己的目标,释放出自身最大的能量。

 

被唤醒了内驱力的孩子,不需要任何外界的推动,也会主动自发地追求卓越。

图片

 

图片

愿我们都能找到孩子的内驱力按钮,通过唤醒孩子的内驱力,让孩子相信他拥有变得更好的力量,使一切愿望成为可能。